Steelnet專家論述
馬來西亞國內鋼鐵業2017年實現豐收。在中國減產和國內需求增加的背景下,馬國鋼鐵行業的前景保持樂觀。
一、2018馬來西亞鋼市展望
近期天然氣價格上漲對鋼鐵企業的營運影響差異甚大,受衝擊的層面並不僅限於鋼企洽商過程、使用的技術和產品。根據安裕集團董事總經理的說法,天然氣價格上漲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對鋼鐵業造成衝擊。
隨著新天然氣關稅的實施,鋼鐵企業將附加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的幅度將備受考驗。
一家典型的長材廠,其廢鋼作為其軋鋼廠的原物料,並以天然氣為燃料,以生產鋼筋;生產每噸鋼筋約消耗2.5mmBtu(百萬英熱)天然氣。
由於對高爐的投產,而高爐又能產出鐵水及高爐氣體,因此該集團通過其電爐原料——熱金屬——的利用,以及高爐氣體的利用,而大幅降低天然氣消耗。
2018年的好壞取決於許多因素,其中還包括天然氣關稅上漲的影響和原材料價格變動。馬來希亞全國和地區需求也是關鍵因素。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鋼鐵生產國,為了減少冬季污染而削減產量,這個經濟巨人將不得不依賴來自其他國家的鋼鐵資源。這一舉措被認為是馬來西亞鋼企的福音,如果中國的電力和天然氣價格沒有進一步上漲的話。
自2016年以來,中國的減產和中國政府採取的其他措施明顯降低了中國的鋼鐵出口量。這有助於馬來西亞的高效鋼廠恢復出口活動,特別是對區域性市場而言,就像一個巨大的鋼鐵淨進口國。
但是,如果馬來西亞的電力和天然氣關稅與其他國家相比將繼續增長,那麼對於依賴這兩種能源的鋼鐵廠肯定會產生負面影響。
儘管如此,馬來西亞在戰略上位於東盟的中心地帶,這意味著該地區任何地方的海運費較低,而且當地的鐵礦石供應充足。
鑑於政府主導的基建項目,特別是鋼鐵行業,大部分分析師繼續加碼建材行業。
TA Securities的分析師在其於2017年12月8日發布的年度戰略報告中表示,自2017年初以來,鋼材價格仍高於2000林吉特。
根據東南亞鋼鐵工業公司統計,2013-2016年,過去四年鋼材年消費量約為1000萬噸。從歷史上看,馬國國內鋼材需求主要由當地生產和中國廉價進口支撐。
儘管如此,自2016年以來,由於產能過剩問題,中國承諾對鋼鐵和煤炭行業進行結構性供給側改革,因此情況發生了變化。由於產能消除,鋼鐵價格趨於上漲。
由於中國鋼材進口量預計將保持低位,尤其是中國鋼筋價格較高,這意味著中國鋼廠在其國內銷售的利潤率較高,而非依靠出口獲利。
由於基礎設施項目如地鐵2號(320億林吉特),砂撈越婆羅洲公路(160億林吉特)等基礎設施項目,AmInvestment Bank也對該行業提出增持建議,此外,還有3號輕軌(120億林吉特)以及Tun Razak Exchange和KL118等大型房地產開發項目。
研究機構在12月13日的報告中指出,隨著國際貿易和工業部(Mitt)對鋼筋、鋼絲鋼材徵收保護關稅直到2020年4月,當地鋼材和變形鋼筋平均售價進一步增漲。
投資銀行AmInvestment Bank預計2018年和2019年鋼價分別為每噸2140林吉特和每噸2250林吉特。2017年鋼鐵平均售價約為每噸2400林吉特。
AmInvestment Bank和TA Securities對鋼鐵行業的首選是安裕資源(Ann Joo Resources Bhd),安裕持有20%的市場份額,能生產高噸位鋼鐵。由於採用混合式高爐和BF-EAF技術,其生產成本優化,因此相較同業其利潤率較佳。
投資銀行Affin Hwang Investment Bank Bhd認為,馬來西亞基礎設施項目的回暖可能支持鋼鐵產品需求。但基建對鋼材的需求只佔總需求的三分之一左右,其餘三分之二來自房地產開發。而房地產開發放緩可能影響鋼鐵企業的需求。
二、建築業增長助推鋼市 當地建材需求充斥中國製造
2017/18年度經濟報告顯示,20108年經濟仍將保持強勁,馬來西亞實際國內生產總值由內需拉動,增長率為5-8.5%(2017年為5.2-5.7%)。預計建築業將增長7.5%(2017年:7.6%),獲得基礎設施項目的支持。
從表面看,指標有利於2018年建築業發展。然而,建築業亦正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更高的材料成本、人力問題、貨物和服務稅(GST)及現金流量。
由於當地市場需求放緩以及中國建築業放緩等外部因素,鋼材價格已趨於理性。而對進口鋼筋實施保護關稅提高了成本。截至2018年4月13日為止,鋼筋稅率為13.42%,未來兩年分別為12.27%和11.1%。2018年4月14日為止的年度內,鋼捲及捲材稅率為13.9%,而隨後兩年則下降至12.9%及11.9%。
另一種主要建築材料為水泥。由於供過於求的局面,水泥價格保持穩定。總體而言,除鋼筋出現一定波動外,建材價格保持穩定趨強。
就目前看來,建築材料價格走高並非馬國當地房價上漲主要因素。
馬來西亞競爭委員會(MyCC)表示,四種使用最多的建築材料,即鋼鐵,水泥,預拌混凝土和沙子的價格並非造成住房成本上漲主因。
鑑於有關政府機構對居民生活成本上升及該國經濟適用房供應不足的問題,MyCC曾就建築業的建築材料進行市場回顧。市場研究結果顯示,四種建築材料並不是影響住房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
市場回顧集中於四大利用率最高的建築材料,即鋼材,水泥,預拌混凝土和砂,佔建築項目八大建材2016年估值的近60%;其他建築材料分別為磚,膠合板,油漆和玻璃。
在市場回顧中沒有發現明顯或重大的反競爭問題。然而,未來有幾個層面的異動可能會限制競爭力或本地業內人士的競爭力。
其中,最主要的是進入上游鋼鐵和水泥製造業的高金融壁壘、中國進口鋼鐵、以及業內人士間共同的垂直整合和地域性營運結構。
報告指出,其他層面還包括鋼鐵進口保障關稅的潛在影響(需要進一步評估),外國承包商尤其是中國在馬來西亞的承包商對馬國當地材料使用的貧乏,以及業內人士與買家間的熟識程度可能違反競爭法。
據了解,製造商、分銷商和承包商都強調,中國承包商承建的項目越來越多。
這些項目建材大部分來自中國,這影響了當地生產材料的需求。因此,許多業內人士都要求採取某種形式的政府干預,以促進當地材料的使用。
三、線材貿易壁壘存 鋼絲協會尋突破
馬來西亞國際貿易和工業部(Miti)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協調上游,中游和下游的鋼鐵價值鏈。然而,由於鏈條中的不同利益,爭論和衝突依然存在。
馬來西亞鋼絲協會(SWAM)的成員(主要是下游製造商)由於存在許多關稅或非關稅壁壘,因此在採購鋼絲棒線(SWR)方面面臨諸多限制。由於這些限制,SWAM會員只能從本地上游賣家採購貨源,除了不在當地生產的線材等級以外。
一方面,SWAM成員面臨著限制,另一方面,他們的產品多為成品或最終產品,可以很容易地進口,並且沒有任何關稅限制或最多10%的關稅。
SWAM成員渴望與本地或國際上游業者合作,以獲得比進口成品供應商更具競爭力的優勢。
除了這些內部因素之外,SWAM成員還受到最低工資、商品服務稅、馬幣貶值和外勞問題等外部因素的影響。所有這些外部因素增加了鋼鐵業的成本。因此,SWAM成員正努力靠邊際利潤維持營運,有些甚至虧本經營。
SWAM非常讚賞Miti協調產業鏈的努力,但建議該部能夠考慮對成品而非線材原料施加壁壘壓力。通過限制成品進口,將促使整個產業鏈共同為鋼鐵產業的整體未來發展作出規劃。
SWAM希望能夠尋求Miti的積極考慮和幫助,為下游生產商提供更廣泛和更靈活的方式來尋找適合的線材原料,如廢鋼和胚料。這項考慮也將有助於整個產業價值鏈在全球發展,爭取市場份額。